走基层丨乐鲜菌业:抢抓机遇扩规模

03-05 08:49  

3月2日,走进位于曾都区南郊街道茶庵社区的随州市乐鲜菌业有限公司,一排排大棚在阳光下耀耀生辉,车间里机器轰鸣,一袋袋香菇菌棒从机器里吐出来后由传送带送到下一个生产环节,在一座大棚内,每袋香菇菌袋上都吊着一个蓝色小牌,上面标注着对应的编号。

“这个棚是做对比试验的,种有多个品种的香菇,种植结束后,再汇总产量等各种数据,筛选出最适合本地种植的品种。”公司法人代表靳明兵对食用菌各种特点如数家珍,他介绍,目前正在开展种植试验的还有猴头菇,待气候适宜后,还将开展羊肚菌等种植试验。

靳明兵之前在做板材生意,2015年,一次偶然的机会听朋友说起种植冬荪效益不错,他便开始了食用菌产业之旅。

“食用菌是个技术活,没有过硬的技术走不远!”靳明兵介绍,刚开始由于技术不过关,走了不少弯路,2019年,经过牵线搭桥,公司与华中农业大学应用真菌研究所开展合作,合力探索最新种植技术。经过几年探索,公司技术逐渐成熟,去年,公司种植香菇30万袋,今年已经制袋100万袋,基地自种80万袋,对外销售菌棒20多万袋,年产值近1000万元。

随州林木资源丰富,是传统的食用菌产区,食用菌也是重要的富民产业,以家庭为单位开展种植是香菇生产的重要模式。但靳明兵介绍,伴随着农村人口流向城市,以及60后等香菇种植主力人群年龄增长,劳动力不足、产能受限是传统种植模式面临的突出问题,食用菌产业要想发展、效益要想提高就必须走规模化发展的路子。

“目前主要还是以公司基地为主,有固定职工30人,采摘旺季时最多有60人,基本都是周边年龄偏大的村民。公司正在继续扩规,经营模式上也在创新,对有意愿合作的种植户,我们可以低租金出租大棚,免费提供制袋设备和技术指导,再加上我们用工和销售有保障,一对夫妻种植规模最高可由以往6000袋提高到80000袋。”靳明兵表示,这样一来,企业可以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,种植户也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。

“今年,随州提出了打造“现代农港”的战略部署,对我们食用菌行业来说是一个机遇,下一步,我们还将在食用菌深加工方面做文章,提升产品附加值,争取在食用菌行业做到全市乃至全省第一。”靳明兵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。

图文:张立、刘萍

编辑:吕贞

审核:运来

相关阅读